什麽樣的詩歌不會被ChatGPT取代?

講者:胡曉明教授 (華東師範大學)
主持:張万民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
日期:2023年4月27日(星期四)
時間:10:00-11:30
地點:香港城市大學李達三葉耀珍學術樓六樓6376室
語言:普通話

講者簡介
胡曉明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文學研究所所長。1986年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文學碩士畢業,1990年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文學博士畢業。1998年後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0年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2011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11年臺灣中央大學、2015年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美術學院南山講座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長。曾應邀前往德國漢堡大學孔子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以及臺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海內外高校作學術講演。主要著作有:《中國詩學之精神》、《萬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靈根與情種:先秦文學思想研究》、《文選講讀》、《近代上海詩歌系年初編》、《詩與文化心靈》、《文化的認同》、《江南文學詩學》、《古典今義札記》、《文化江南札記》、《麗娃河畔札記》》等多種。主編《江南女性別集初編》獲2008 年度全國優秀古籍圖書一等獎。主編教材《國學經典專書講讀系列》及主授同名課程被評爲“國家精品課程”(2010),並曾獲2006年度寶鋼全國優秀教師獎。

內容提要
儘管ChatGPT還是一個幾乎不會寫詩的軟體,但基於他目前的發展速度以及其自身的AI邏輯,其前景似乎不可限量。會不會有一天代替了詩人?ChatGPT自己的意見是:1,詩歌可以是個人感受和經驗的反映,這些體驗是基於個人的情感和生活歷程,而這些經歷不可能被 ChatGPT模擬。2,獨特的風格和聲音:某些詩人可能有獨特的寫作風格和聲音,這是建立在其個人經驗和文化背景之上的,因此也難以被ChatGPT取代。3,文化差異:詩歌中經常包含文化、歷史和社會的內涵和象徵,這些內涵和象徵可能只有當地人才能完全理解。而 ChatGPT是基於全球資料集的,可能難以準確地理解這些文化背景和象徵。——然而,隨著資料量的無限海量,以及演算法的優化,ChatGPT提到的三種困境,可能都是都暫時的。那麼,“什麼樣的詩歌不會被ChatGPT取代”?更重要的,這只是一個關於寫詩的問題麼?本講座人試圖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

歡迎本校師生出席,無需報名,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相集

photo
photo
photo
photo
photo
photo
photo
photo

 

查詢: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
電話:3442 2054 
電郵:cah@cityu.edu.hk

贊助:田家炳教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