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系顧問委員會

(任期: 1/7/2023 至 30/6/2026)

主席

angela_leung.png

梁其姿教授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中央研究院(台北)院士

梁其姿教授為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首任全職所長。本科畢業於香港大學歷史系,獲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學博士。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學術專長為明清社會文化史及中國醫療社會史。著作包括《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台北聯經1997)、Medicine for Women in Imperial China(Leiden: Brill 2006)、合編Health and Hygiene in Chinese East Asia: Policies and Publics in the Long 20th-Century(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0)及《面對疾病》(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等。其中,2009年出版的Leprosy in China: A Histor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為第一本討論中國單一疾病史及其社會影響的英文專著。該書之中譯本由北京商務印書館於2013年出版。


當然委員

img

程美寶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系主任

程美寶,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教授,廣東省高等學校珠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學),過去十多年在廣州任教於中山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社會文化史。著有《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晚清以來“廣東文化”觀的形成》(2006北京三聯, 2018香港三聯)、《遇見黃東:18-19世紀珠江口的小人物與大世界》(2021北京,北師大出版社,2022香港中華),編輯整理《太平戲院紀事:院主源詹勳日記選輯(1926-1949)》(2022,香港三聯);編有《把世界帶進中國:從澳門出發的中國近代史》(2013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省港澳大眾文化與都市變遷》(201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威權的象徵: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藏中國旗幟研究》(2023香港中華)等,以及中英日論文數十篇。近年致力於從聲、色、味幾個方面,探討華南的地域文化如何在16-20世紀跨地域的歷史過程中漸次形成。


校外委員

img

朱治夫博士

教育局高級課程發展主任

先後於香港多所院校取得文學士、教育文憑、文科碩士、教育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後於中學任教中國歷史科,並擔任科主任職務;亦曾於香港歷史博物館任職助理館長;並於大學出版部門負責課程及教學設計工作。2002年9月起於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工作,先後於中學校本課程發展組及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任職,現為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的高級課程發展主任,負責人文學科的課程修訂及師資培訓工作。自2016年6月起,擔任香港歷史博物館常設展覽更新工程專家顧問委員會成員。

img

莫家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榮休教授

莫家良教授先後於香港大學獲文學士及哲學碩士學位,後於英國牛津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主修中國藝術史。曾受聘於香港大學藝術學系,1989年起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任教,主講中國藝術史課程,包括書法史、繪畫史、藝術史學方法等。2002至2008年任研究院藝術學部主任,2008至2017年任藝術系系主任,現為榮休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宋代以來中國文人藝術,尤集中於宋代至民國時期書法,並兼及香港書法史及當代水墨藝術。除學術論文外,主要編著包括《北山汲古──中國繪畫》(2019)、《合璧聯珠──樂常在軒藏清代楹聯》(2007、2016)、《北山汲古──中國書法》(2014)、《香港書法年表1901-1950》(2009) 、《香港視覺藝術年鑑》(2000-2006)等。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藝術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藝術博物館咨詢委員會委員,現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專家顧問。

img

鄒興華先生

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特別職務)考古

鄒興華,1983年香港大學文學士,1988年倫敦大學考古學院田野考古學碩士。1985年起加入香港政府,任職博物館館長職系,長期從事香港和鄰近地區的考古、歷史、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和保護工作,現任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特別職務)考古、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籍副教授、香港珠海學院客籍副教授。

img

周建華博士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編輯

周建華,1971年生,浙江人,分別於浙江師範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中山大學獲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從事出版工作20餘年,歷任中山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總編輯,香港中華書局常務副總編輯,香港三聯書店總編輯;先後發表出版專業論文近20篇,獲得各類獎項或榮譽近30個。


校內委員

img

陳學然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

初中修讀工藝數理學科,但漸與志趣悖離,迨至中學畢業後即棄工從文。一頭栽進文史哲之思想世界,自此方感術業興趣相結合、性命學問相貫通。徜徉於書海,學然後知不足;置身於黌宇,教與學相長。近年之研究興趣主要以章太炎、顧頡剛、唐君毅、五四運動、聯省自治運動為中心,由此展開對清末民初學術史與思想史的探討;同時也關注1920年代以來「北學南移」的現象,探尋香港學術文化之形成與再生展等問題,新著《五四在香港:殖民情境、民族主義及本土意識》是這一構想的初步嘗試。[本書獲得2015年「香港書獎」(由香港電台、香港出版總會與香港公共圖書館合辦)]

LiYiwen.jpg

李怡文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學士課程主任及副教授

李怡文博士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的助理教授。她於美國耶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且她的博士論文榮獲Arthur and Mary Wright最佳非西方史學論文獎(2017)。她的研究興趣包括東亞海域史、物質文化史、以及佛教寺院經濟史。她的第一本專著,Networks of Faith and Profit: Monks, Merchants, and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839 - 1403 CE,於2023年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李怡文博士現在正在開展另一項關於佛寺與工匠的研究。她同時也是德國馬克普朗克科技史研究所“Ability and Authority”這一工作小組的成員。李怡文博士分別于2008及2011年在北京大學取得史學學士、史學碩士學位。2014-15年,她在日本國際交流基金的資助下在京都大學人文研訪學。

img

馬家輝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碩士課程主任及助理教授

在香港出生, 成長, 中學畢業後, 赴台升學, 畢業於台灣大學心理學系, 取得理學院學士學位, 後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碩士, 取得社會科學碩士學位, 再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陌地生校區, 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 曾任台灣華商廣告公司文案創意、香港<明報>副總編輯等職。散文創作多次入選兩岸三地的文學作品年度選集, 散文集<小妹>獲票選為香港中學生2014年好書龍虎榜第一名作品。 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社會學、文化研究、社會學調查方法等。


(按英文姓氏首字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