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有效期
-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總整研習講座系列(2022/23)

第一場:《蕭軍六記》及映後分享會

日期:2023年1月12日(星期四)
時間:19:00 - 21:30
地點: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六樓M6094 Future Cinema Studio [由於場地座位有限,第一場講座只供修讀CAH5797及 CAH5798總整研習的同學出席。]
語言:普通話
主持:張万民博士(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副教授)
講者:魏時煜博士(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

講座提要
紀錄片《蕭軍六記》圍繞左翼作家蕭軍起伏跌宕的人生,呈現了他所經歷的二十世紀中國。從東北到上海、到延安、到北京,蕭軍所交往的文學名家無數,與蕭紅是三十年代最著名的文壇雋侶,與胡風和聶紺弩同爲魯迅「最後的弟子」,與丁玲、艾青、舒群、白朗、羅烽等人的友誼複雜而深厚。本片透過導演從2003年至2020年之間對很多文壇名家所作的珍貴訪談,采納蕭軍本人1980年所作四次公開演講的錄音做旁白,展示了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畫卷。魏時煜博士將在映後分享拍攝《蕭軍六記》的難忘體驗。

講者簡介
魏時煜,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電影學博士、卡爾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自2001年開始於香港城市大學執教。作爲獨立紀錄片導演,她的三部長紀錄片《紅日風暴》 (2009,與彭小蓮聯合導演),《金門銀光夢》(2014),和《古巴花旦》(2018) 曾應邀參加國際電影節,備受好評。她的專著《王實味:文藝整風與思想改造》 (2016) 獲得2017年首屆香港出版雙年獎「文學與小説」類別「最佳出版獎」,《霞哥傳奇:跨洋電影與女性先鋒》 (2016,與羅卡合著) 獲得2017年「香港書獎」。她持續關注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近年又推出新著《胡風:詩人理想與政治風暴》(2017) 以及紀錄片《跋涉者蕭紅》(2019)、《蕭軍六記》(2021)。
 


第二場:城市如何文化?

日期:2023年1月19日(星期四)
時間:19:00 - 21:50
地點:BOC LT401 健絡通演講廳
語言:普通話
主持:馬家輝博士(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講者:茹國烈先生(香港藝術學院院長)

講座提要
什麼是文化?當我們描述一個城市的文化時,我們指的是什麼?這講座提出一種看待文化的新方法,讓觀眾看到文化如何呈現在城市生活的各個環節中。而社會上每個人的記憶、信念、創造和日常生活,又如何建構出一個城市的文化,並承先啟後,讓文化一代一代傳下去。

講者簡介
茹國烈擁有逾30年藝術行政管理經驗,曾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和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現任香港藝術學院院長。近年積極推動城市文化的硏究,經常在不同大學和機構演講和教學。2022年7月,專書《城市如何文化》由中華書局出版。同年10月,獲香港演藝學院頒授名譽院士銜。
 


第三場:青年藝術家的畫像:關於《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

日期:2023年2月2日(星期四)
時間:18:30 - 20:00
地點:BOC LT401 健絡通演講廳
語言:普通話
主持:崔文東博士(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講者:黃心村教授(香港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系教授)

講座提要
一九三九年,未滿十九歲的張愛玲入讀香港大學,兩年半後親歷了香港之戰和淪陷。帶着香港經驗「切身的、劇烈的影響」,她回到上海開始寫作,以一系列「香港傳奇」一躍成為炙手可熱的新銳女作家。《緣起香港》一書聚焦張愛玲與香港的淵源,以檔案資料為佐證,還原模糊的歷史影像,釐清一段戰亂時期的人文經驗,揭示張愛玲貫穿一生的世界主義視景源自大學時代的基礎人文教育。黃心村教授將在本次講座中描繪青年藝術家張愛玲的成長歷程,並分享撰寫《緣起香港》的經驗與心得。

講者簡介
黃心村,香港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系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東亞語言文學系博士,曾長期執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森分校,任東亞語言文化系教授及東亞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涵蓋二十世紀華語文學和視聽文化研究。與張愛玲研究相關的著作包括 Women, War, Domesticity: Shanghai Litera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of the 1940s(《亂世書寫:張愛玲與淪陷時期上海文學及通俗文化》),Written on Water: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Eileen Chang,以及最新出版的《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
 


第四場:香港藝術館新貌與新思維

日期:2023年2月9日(星期四)
時間:19:00 - 21:50
地點:BOC LT401 健絡通演講廳
語言:普通話
主持:徐麗莎博士(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高級導師)
講者:莫家詠博士(香港藝術館總館長)

講座提要
成立於1962年,作為香港第一所公營美術館,香港藝術館見證了半個世紀以來香港藝術生態圈的變遷。藝術館與時並進,2015-2019年進行大型的翻新及擴建工程,並趁重塑建築硬體的契機,重新審視自己在香港、周邊地區以至國際間的角色,於2019年底重開時呈現全新面貌。香港藝術館總館長將介紹藝術館翻新擴建、品牌重塑工程,以及如何重新定位,以香港視點策展,融會古今中外,體現多元萬象的特性。

講者簡介
莫家詠博士自1996年起入職香港藝術館,現職總館長,擁有廣泛的博物館工作經驗,曾統領外銷藝術、中國文物、現代及香港藝術、教育及服務推廣等不同組別,策劃多項大型展覽及節目。莫館長為中國外銷畫專家,出版多項斷代、鑑定及與全球貿易網絡相關之藝術活動等研究,並與范岱克合著Images of the Canton Factories 1760-1822: Reading History in Art (HKU Press: 2015)。莫館長本科主修藝術,後獲碩士及博士學位,專研清代廣東工藝、廣東外銷畫。她同時擁有博物館管理課程深造文憑。
 


歡迎本校師生出席第二至四場講座,無需報名,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備註:由於場地座位有限,第一場講座只供修讀CAH5797及 CAH5798總整研習的同學出席。]

 

查詢: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
電話:3442 2054 
電郵:cah@cityu.edu.hk